小书屋 > 穿越小说 > 资宋 > 第十八章 鄱阳洪氏
    黄信严肃的看着沈敏说道“三年以前,在山东道左你救了正在待产的拙荆一命,又携我们夫妇南下,给了一个安居乐业之所在。当我第一天来到北港时,我想着抛开过去的一切,从此在这里做一个海外村夫倒也不错。

    不过之后三郎你却鼓动我出来替保安社做事,我记得当时你是这么对我说的这个世道实在是太坏了,对坏人太过宽容,对好人又过于苛刻,所以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更好的世界里,越是有能力的人,就越是要背负起责任来。

    否则日后当你的子女向你质问,这世界变得如此黑暗,你究竟为何让他来到这样的世界受苦时。你可以毫不羞愧的回答,我曾经为了改变这个世界做了什么样的努力,接下来对抗黑暗的斗争就该你们去努力了。

    这几年里,保安社上下那个不曾被你所描绘的世界所折服,从而尽心尽力的去创造这个新世界?虽然现在你所说的那个新世界还没能看到什么曙光,但是保安社上下的生活不断变好却是一个事实。

    今日朝廷不得不派人过来招安我等,不正是说明了你替保安社规划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吗?只不过,你认为保安社现在的局面连新世界的边缘都算不上,但是有许多人却觉得他们已经生活在新世界里了,所以他们现在想要享受成果,而不是继续奋斗下去了。

    但是,能够阻碍他们享受这些成果的人,只有你沈三郎。过去数年里你所花费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哪怕那些头领们掌握着保安社的军权,但是那些水手和军汉们信任的却是你三郎。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你才能给他们以公正和美好的生活。

    他们谁都无法单独对抗你,便只能环绕在你父兄身边,依靠他们来对抗你的权威。沈社首想要让你前往大陆拜师求学,恐怕也是有些扛不住你在社内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了吧。毕竟他才正值壮年,总不甘心现在就退下去当一个田舍翁吧。

    所以说,这保安社的格局实在是太小了,已经容纳不了你这头鲸鱼了。如果你继续在社内呆下去,大家都只能无趣的听从你的号令行事,因此倒不如在忍耐不住之前,把你打发去大宋读书,也好让大家享受一下权力和财富的乐趣。

    虽然这些人心眼是小了些,但是我认为,这对你并不是什么坏事。保安社到了今日这等局面,哪怕是普通人都知道,内以开垦台湾,外以控制海贸,就是保安社今后要走的道路。就算是你父兄都无法去改变这个势头,除非他们想被保安社众人所抛弃。

    因此,你继续留在台湾,最多也就是教教子弟读书,让社内的各项事务执行的更完美、彻底一些罢了。想要让保安社短时间内出现什么巨大的变化,也是不可能之事。因为我们治下的人口实在太少,而可用之人才更是寥寥无几。

    三郎,恕我直接问你一句,你要教多少年的书,才能教的出能够让保安社控制住东、西两洋的人才?十年?二十年?或是更久?”

    沈敏放下了手中的黄豆,拍了拍手说道“恐怕没有二、三十年是不成的,人口虽然可以从大陆招揽,但是教育的人才却无法骤然增加。虽然我们自称为保境安民的保安社,但是大陆上的百姓却依然把我们当成了海上的盗贼,若不是走投无路的人,谁肯跑来海外冒险呢?普通的读书人就不必说了,就是那些教村童的私塾先生,不出重金恐怕也是不肯过海来教书育人的。没有教育的人才,想要从头培养自己的人才,花费时间自然就要久一些的。”

    黄信轻轻击掌说道“三郎说的正是,底层的人口我们还能设法招揽,但是能够帮助我们执行计划的人才却难以招募。为什么会如此?无非就是保安社这块招牌太没有吸引力了,所以你才认为有必要挂一块官军的招牌,以消除那些岸上人的反感。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若是你借助这个机会拜师求学,就能一举踏入到大宋士人的行列。这样一来,你就能够借助这个身份去招揽更多的人才,而不必被那些读书人所排斥了。和台湾这座池塘相比,大宋才是一片汪洋大海。哪怕你只是招募来一些三、四流的人物,我们保安社的发展也能加快数倍。

    更何况,今日各国最重宋人,特别是大宋的读书人。有了这些人辅佐于你,保安社在海外各国行事无疑也会方便不少。而且社内的人心也就能够安定下来了,不是吗?”

    沈敏自然听的出,黄信所说的人心安定是什么意思。从这些头领的表现来看,他们显然更愿意信任一名读书人出身的首领,而不是某位海盗之子。

    不得不说,宋朝皇帝这两百余年的文治总算是达到了一个目的,那就是治理国家是士人的责任,哪怕是狄青、岳飞这样的名将,也无法在国家政事上指手画脚。因此他现在拜师求学看似远离了保安社的权力中心,但实际上却是抬高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从而确保了自己在保安社内外的影响力。

    思索再三之后,沈敏发觉他之前对于拜师求学这件事的确是有些看的太轻了。严格来说,拜师求学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拜师求学的本身,而是之后他在社内军民心中的身份和影响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心态改变之后,沈敏自然就对拜师求学这件事认真的思考了起来。沉思了许久之后,他向着黄信述说了这些天同洪遵的接触,然后向他请教道“你说这洪官人心里到底是怎么盘算的?为什么会突然暗示我父让我向他拜师求学?”

    黄信对于洪遵的名字感觉有些耳熟,不免苦苦思索了半日,然后向沈敏求证道“这位洪官人说他父子兄弟都为进士,又自称是鄱阳洪氏,难不成他是洪侍制光弼之子?想来应该不会错了。如果是洪侍制之子,那么三郎你这师傅拜的倒也不冤。”

    沈敏大感惊讶的说道“黄大哥何以如此?难道这洪侍制很有名望吗?”

    黄信对着他点了点头道“确实有名望,而且不管是在金国和大宋,都是极得士大夫们敬重的人物。”

    沈敏皱着眉头问道“是怎么个有名望法?他可有什么出名的事迹吗?黄大哥不如说给我听听。”

    黄信想了想说道“洪侍制在我金国被扣押了一十三年,但始终保持着臣节不肯接受我大金的官职。可谓是节气炳然,再世之苏武。他在北方塞外,不仅教我女真子弟读书,还设法营救了不少被俘的大宋官员…

    至于在大宋吗?我只听说了一件传闻,就是洪侍制初出仕途,以宣教郎为秀州录事参军时,遇宣和六年大水,为了救济灾民不惜截留浙东运往京城的纲米,活人十万,因此被秀州民众称之为洪佛子,在当地是很有声望的。”

    沈敏低头沉思了片刻后评价道“若是以其在金国之表现,只能说他善于保全自己。但是以宣和六年事论,这是个能够做事,敢于做事的人。这么说来,这位洪官人想要收我做弟子,倒也未必是虚情假意,否则他就坏了自己的名声。

    也罢,这件事待我回去再想一想。那么你这次前往四国岛勘察别子铜山,这个试开采的状况究竟如何了?当地的守护河野氏对于我们的提议是怎么回复的?”

    黄信原本还想再劝说一下沈敏,但是听到了这个问题,他顿时就兴奋的有些忘记了心里的一些打算,向沈敏开心的说道“三郎你的眼光还是相当准的,这四国岛伊予国东北部的别子山果然是一个大铜矿。

    虽然交通条件不怎么好,但是离海港却也不远,只要修筑一条道路出来就极为方便开采了。这一次我们招募的工匠用胆铜法开采了半个多月,就得了数百公斤的纯铜。一个炉头加上两个杂工,大约能够年产3吨纯铜的样子。

    我已经计算过了,从山东购买铁片和胆水,在当地雇佣人力和购置柴薪,每开采三吨纯铜不过花去四分之一的铜价,毛利高达百分之75。这比开采金矿也差不到什么地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