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 > 穿越小说 > 重生之改革在嘉靖年间 > 第八十章
    朱恒向四营卫的参将命令道“把这个姜桂芳给我拿下。”又对朱七道“你先带着人抄了他的宅子,然后再给我审,这些年贪了多少,藏在哪里?”

    赵坤面露难色地说“朱大人,这审宫里的人不太好吧?”

    朱恒摇头说“无妨,牵涉到宫里的朱七哥自然听不到,本官也不会去管。本官要知道的是他在银矿的胡作非为之事。其他本官只当他是疯狗乱咬。”

    赵坤这才放下心来,乖乖,要是这个姜桂芳乱咬,这么多年来要牵涉到宫里多少公公啊。这个时候太监们肯定是紧密团结的,只是朱恒要锦衣卫审,自己也不好阻挠。

    朱恒又谢道“这次有劳赵公公了,这批四营卫,暂时还是需要留在矿山值守,等朝中安排好之后,麻烦公公将他们带回宫去。”

    两名矿工代表与朱恒只谈了小半个时辰就回到工人那里去了,工人紧张地询问怎么回事,以为谈崩了,谁知答复是朱大人承诺的比我们要求的还好,大家放心吧。

    朱恒自然有自己的考虑。这样一个大型银矿,要是没有镇守太监在里面搜刮盘剥,每年产出何止五十万两。

    朱恒就是要彻底铲除镇守太监的危害,从松江杭州开始就是如此。以后就连市舶司也要归还给外廷的,内廷太监今后将只能呆在宫里。

    这些个身体不健全的人,人格心理多多少少都有问题,不健全的。太监们都是因为从小家境贫困,才会去了身子进宫当差,这个人群的文化水平低下是可知的,用他们来管理一地一方自然的与虎谋皮。

    朱恒考虑今后没有了镇守太监,随便户部来个官管理也不是办法。无法杜绝官员的贪腐行为。只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互相监督,制衡着。

    朱恒着手给嘉靖写了封信,心中阐述道“人心不足,若无监督,必生贪腐。然三足鼎立,各路制约,形成机制,必将减少贪腐之可能。银矿乃经济要地,贪腐滋生之源。今顽疾已去,可行试验之事。

    陛下可令户部、浙江承宣布政使、都察院、科道言官相互制约,共同监管银矿,每三至五载更替,此乃长久之计。”

    写完信,朱恒就着手落实矿工今后待遇问题及矿区的管理。

    朱恒对于矿工的承诺是

    1工人每日上矿时间夏天不超过三个时辰,冬天不超过四个时辰。

    2取消遂昌的银矿徭役。工人自愿上矿干活,每日结算工钱。

    3矿山取消监工,不得使用武力对待矿工。矿工应自觉劳动。

    4矿山自然保留军队看守,军队负责矿山安全及进出人员搜身等事宜。

    5鼓励矿工组成工会,推举出负责人。今后所有问题可与矿山管理方交涉。

    此举一出,顿时改变了矿山工人的工作性质,改变了矿工与官府的对立局面。从被迫劳动变为了主动劳动,双方的关系从监督压迫变为了雇佣管理。也杜绝了以后矿山暴乱的发生。

    随着朝堂之上派来的四位大人组成了矿山管理司,朱恒就带着矿山中的所有锦衣卫离开了矿山。矿山完全交由外廷管理,内廷从此退出。

    他相信今后就算没有他,这里也会很平稳地生产。在他的理念中,全国的政务管理自然是外廷的事,内廷插手政务本来就是不正常的现象。

    受不住刑的姜桂芳果然把十几年来的贪污全部交代出来。顺带着把宫里谁谁谁收了多少都说了。从他各处府上搜出现银五百万两,银票二百余万两。充公的豪宅五处,田亩四十万亩。

    可想而知,由于镇守太监的胡作非为,每年银矿的产出,朝廷损失多少。他们的技巧很简单,一是把火耗夸大,再加上压榨矿工的劳动力与盘剥矿工的工钱,自然把钱装到了自己的口袋。

    上上下下的打点关系,使得宫内所有人给他打掩护,使得这事唯一被蒙在鼓里的只有皇帝一人。

    当赵坤得知审问结果后一身冷汗,他作为御马监二把手每年收到姜桂芳的孝敬也少不到哪去。

    朱恒很客气地问“请赵公公示下,这个姜桂芳是本官在这里处置,还是由赵公公带回北京让宫里处置?”

    赵坤巴不得这姜桂芳快点闭嘴消失,很恭敬地对朱恒说“任凭大人处置。大人若处置了,也免得咱家压他回北京的一路之苦了。”

    朱恒很诚恳地承诺他,姜桂芳的事绝对不会牵涉到宫里,赵坤也就回了北京。至于回去后心里是不是整天提心吊胆就不得所知了。

    朱恒把姜桂芳压到矿区,召集了所有矿工。当着矿工的面宣读了姜桂芳的供词,自然隐去了宫中之事。并当场宣判,凌迟处死。矿工们也是恨透了这个太监,每人拿着小刀上去划一下。

    萧大庄理所当然的被朱恒拿下,虽然他嘴硬的很不肯交代,但是单单姜桂芳交代的事情就够他喝一壶了。

    这几年萧大庄极力讨好姜桂芳,仗着姜桂芳的权势,在县里作威作福,权势一点都不比知县来的差。欺行霸市,横行乡里的坏事也没少干。

    随后由徐渭连同曹德标在县衙里收拾了几个萧大庄的心腹,其他人秋毫无犯,也算是将乌烟瘴气的县衙拨乱反正了。

    朱恒依然在县衙里施行起了考核制度,在一句不想干的走人后,县衙里的大小官吏都心不甘情不愿的照做了。

    转眼即将进入腊月,遂昌县在朱恒的治理下,慢慢转变。朱恒收到了嘉靖的来信。

    信中嘉靖让朱恒回北京任职,因为他在遂昌的打击宦官,治理银矿,使得外廷那帮子人对他的感官有所好转。告诉他他在遂昌的使命结束了,自己很想念他,最重要的是来年自己要大婚了,朱恒一定要回来。

    嘉靖要大婚了,朱恒自然要回去。遂昌也没什么好折腾的了。

    朱恒找来徐渭问道“我要离开浙江进京了,你如何打算?”

    徐渭说“我又没考取进士,也不好为官,还是随你进京吧。”

    朱恒随即带着护卫和锦衣卫启程,争取在面前到北京。自己还要往绍兴、上海、南京看一看,时间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