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 > 玄幻小说 > 城姬三国 > 第四百五十三章 一铢钱
    第一届科举陆续有人觉醒专属谋术的例子屡屡出现,令白图明白,这绝非偶然,而是科举登榜,真的对觉醒谋术,有某种引导效果!

    算起来也并不奇怪——谋术的觉醒,本就是受到自身才能,以及所担任的官位,两个方面的影响。

    既然“官位”对谋术有影响,那么具有仪式感的科举,会有相似的效果,也就并不奇怪……

    为此白图特地和虞姬、楚姬等等重用的城姬异姬,研究过此事。

    虞姬建议白图,下次科举的时候,可以营造更强的“仪式感”,或许会有更强的引导效果,说不定届时登榜前三的士子,能够当场觉醒相应的专属谋术!

    如此一来,既可以提升楚国的实力,同时也可以增加科举的吸引力。

    而刘晔在取得礼部的海船通商许可后,在等待魏国回信的同时,也开始和户部商谈价格。

    和楚国打交道,已经不是一两次的刘晔,这时已经比较熟悉这个流程,也明白其中的套路。

    比如在与礼部商谈的时候,更多是针对“允许某种商品可以交易”这种许可的性质,来进行商讨,而与户部商谈的时候,则是纯粹的“利益”之争!

    只要价码够高,肯定是能够买到的……

    不过这次有些不同,因为之前和礼部商讨的时候,就有户部的主簿在场,所以达成的交易许可中,本身就规定了魏国至少能以“三千万钱”的价格,买到一艘楚国海军现役的主舰。

    三千万钱,指得不是汉五铢钱,而是楚币……

    其实最近半年,已经很多诸侯都发现,楚国在力推货币交易,而这货币正是“楚币”。

    一直以来,因为后汉的商品经济衰退,而且每逢乱世,诸侯都会例行私铸坑爹版的劣币,所以“以物易物”才是大宗交易的主流。

    此时铸币有没有什么抵押物的说法,本身是用铸币用的金属、也就是“铜”来作为货币价值的兜底。

    然而在历史上,三国时期魏蜀吴比着铸钱,而且动辄“当百大钱”、“直万大钱”——也就是在铜钱上,直接铸个百、千、万的字,就规定这一枚可以当成千上万枚使用……

    当然,强行规定也没用,事实上到了民间,这些百千万的大钱,价值会剧烈下跌,同时留下断壁残垣的货币交易体系。

    不过要商品经济真正复苏,货币体系必须重新建立,所以白图开始着手铸造楚币,且逐步在交易中只认可楚币!

    而其他诸侯如何获得楚币?

    自然楚国对于各类马匹、矿藏等等,也都是明码标价的以楚币征收。

    另外还有恒定的百钱一石收购水稻、麦子等等粮食——楚国的储粮主要靠官方、半官方的大农场,对民间的收购只是为了粮价不跌爆,像是今年因为粮价上涨,朝廷就没有额外收购到太多粮食。

    对楚币各方诸侯都验证过,也是铜钱,而且是成色很足的铜钱,以重量来说,虽然不到五铢钱、但也有四铢以上……堪称良心币。

    当然,楚国对外的说法是,楚币一钱属于“一铢钱”。

    历史上在经历过诸侯乱币之后,“五铢钱”一度被认为是正统的象征——也就是铸造的钱币有“五铢”这么重——“铢”也是一个重量单位。

    肯铸造五铢钱,会被认为是负责任的势力。

    按照汉制,十六两为一斤,二十四铢为一两……

    汉代一斤约么是后世的半斤多,五铢也就是3克多些。

    而白图对于这些仪式感满满,但背后都是反人类的混合进制已经受够了,从楚国建立之初,就开始重新规范度量衡。

    楚斤和汉斤变化不大,只是特地在各县都重新铸造了标准砣,算是重新精确,相当于后世的半斤、250克。

    之后十两一斤、十铢一两,也就是一株相当于25克,同时最小的楚币,也正是以一铢为规格,也算是向民间强推“楚铢”与“十进制”的概念。

    甚至特地还铸造了一当十的“大钱”,不是为了省铜,因为大钱的用料也是一两、小钱的十倍……

    至于防伪……主要是靠在铸造中,加入微量其他金属,而且铜钱的伪造成本本身就很高——真用同等重的铜来铸伪楚币也意义不大,毕竟铜本身也是贵金属。

    加上对国内发现铸伪币,立斩不赦,发现外来伪币直接下调诸侯交易级别的重罚,伪币问题也不用太担心。

    另外楚国依旧认可主流的一金万钱——一斤黄金,可作为万钱使用。

    不过仅认可真正的黄金,而不是黄铜……实际上汉代的所谓将“黄铜”称为“黄金”,也仅存在于封赏的时候,这样听起来好听些,另外就是铜钱作为钱时,会被称为“金”。

    实际上一斤黄金,兑换相当于百斤铜币的比例,在秦代时就是存在的,这指得也是真正的黄金,汉代人是能够区分金与黄铜的……

    只是汉代的金价,其实很低,才仅仅是换得百倍重的铜钱。

    另外楚国还认可,不是很主流的“三银换一金”,这是前汉时持续了很久的主流兑换比例,三斤白银,可以换取一斤黄金。

    算是白图在为银币交易铺路——以铜的储量,作为交易金属,迟早有不够的时候,不过有亶州,银币可以放心大胆的用!

    开采之后,完全可以用“三铢银币”,作为直百钱使用,三两小腚可以作为万钱的单位。

    只要“锁”住亶州的银矿开采渠道,就不用担心通胀——亶州的储银,在很长时间里可以碾压其他银矿。

    至于纸币,白图准备等银币普及后,再用“银票”过渡,想来足以坚持到更可靠的货币体系建立。

    对于楚国在推行“楚币”上的动作,其他诸侯自然不会没有察觉,只是反应各不相同。

    汉室名义上禁止楚币在中原、关中、西凉流通,如果不是事不可为,刘协甚至想收集楚币,熔铸成汉五铢钱,来彰显权威……可惜,他没钱。

    只能找人写写文章,抨击下楚国改变十六两、二十四铢进制,背后的违背礼教、有违天道等等……

    不过所谓的禁止,也就是京畿一带,明面上不会有楚币流通,实际上雍侯、翟侯、塞侯、郑侯,根本不会特地制止各自的属地流通楚币。

    唯有齐侯刘备,坚决禁止楚币在东莱以外的徐州、青州地区流通。

    东莱郡因为有楚国的两个港口,是贸易大郡,故而一定程度上,能够容忍楚币作为流通货币。

    魏国则是禁止楚币在民间流通,对世家豪右的大宗交易,睁一眼、闭一眼,但自己与本土的世家豪右往来时,绝不会用楚币,同时也想要推广魏钱,可惜魏国没有楚国的底子,本身商品无法四处输出,魏钱也难以打开局面,只能在魏国民间推动流通。

    刘璋则是通过“装死”、“看不见”来应对。

    至于公孙氏和汉中天师道,因为有之前买楚甲、修汉堰的协议,全境通用楚币……

    不过无论如何,作为楚国的货币,各大诸侯基本都对其价值有所了解,尤其是作为大鸿胪的刘晔,能够权衡出“三千万钱”的意义。

    首先魏国没有囤楚币的习惯,也不可能将自家的资源,换成楚币堆在库房里,所以要凑三千万楚币,肯定就要用三千万楚币价值的货物来换。

    总的来说,这是……一大笔钱!

    只是相比于“最新”主舰的价值,三千万钱,完全能够接受。

    当然,刘晔在谈判成功的一刻开始,就明白楚国肯定是有了更新的造船技术。

    只是现在的刘晔,还傻傻的以为,只要有“样品”回去,加上马钧的能力,就能够追上楚国的进度。

    然而当刘晔与户部谈判时,终于明白,什么叫做无耻……

    主舰作价三千万钱?

    没错,我大楚言而有信,说三千万、就三千万,但是……捆绑销售,必须一次性购买五艘主舰、还有其他配套船舰,甚至还包括三年前下水的二代船舰!

    共计作价,三亿。

    当刘晔指责户部毁约的时候,步骘表示最终解释权,归楚国所有,三千万一艘的价格并没有改变。

    而在刘晔愤怒的表示,将拒绝楚国屯驻土垠港的时候,户部也表现平平——那是礼部的事情,别指望我们为了给礼部兜底,而放弃户部的业绩!

    刘晔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真的,这也符合楚国六部的特质。

    之所以白图将对外交易谈判,分为礼部和户部两部分,就是为了最大程度榨取利益,如果真的因为两部竞争,而影响到楚国大事的话,殿阁会出面。

    殿阁没有出面,则代表楚国、代表楚王并不认为这有什么要紧……

    刘晔这时也想起白图之前和他说的,明白楚国这是在告诉自己,他知道魏国在仿制海船,所以别想用一艘的价格,就买走楚国的技术!

    最终刘晔还是回到了户部的椅子上,一点点将价格压到了两亿六千万,而且并不是降价,而是……楚国同意少卖一些船给刘晔,单价其实还有所提升。

    不过魏国本身要的就是样品,所以捏鼻子认了!

    而对于交易期限,楚国只是说一年内交易——因为主舰还在亶州。

    刘晔也并不着急,要凑齐两亿六千万,也不是一两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