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 > 穿越小说 > 大唐武皇 > 第四十二章 崔乾佑增兵
    李亨近日心忧战局,花了那么大的功夫,敌人就是不上套,这让李亨颇为苦恼,幸好郭子仪的谋略过人,主动出击,稳住了战局,让李亨的内心稍感轻松。李亨轻松下来了,朝臣们也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啖助上疏李亨要求迁宫,确实,哪有天子住在东宫的道理。

    趁此机会,李亨开始安排迁宫事宜,东宫后宫中除了张良娣和一群宫女太监们就没有人了,后宫收拾起来很容易,李亨也全部交给了张良娣。东宫的政务文件这些都交给了宰相们去安排,让李亨头疼的是李隆基的后宫,后宫佳丽三千,自然是要迁到兴庆宫里去,兴庆宫是李隆基的潜邸,只不过他登基之后便大加营建,成为了一个不亚于大明宫的宫殿群。

    皇宫中的宦官主要在两大部门任职,一个是殿中省,一个叫内侍省。内侍省是侍奉皇后的,这些自然交给了张良娣自己安排。殿中省为是侍奉皇帝而设的,其主官一人,叫殿中监,副官两人,叫殿中少监,下辖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分管皇帝的御膳、医药、冕服、住宿、马匹、车驾六个部分。

    这六局的宦官自然是用东宫中的宦官们顶上了,本身东宫作为一个临时的朝廷,即使是皇帝的殿中省在东宫也有相对应的机构——太子家令寺,各种职位自然是一一对接,而宫中的这些内官自然是迁到了兴庆宫。

    坐在丽正殿中批改奏章的李亨看到旁边侍奉的李静忠时,内心中又冒出一丝忧虑。在李静忠的身边已经有边诚令、冯神威、鱼朝恩、程元振几人像蝴蝶一样盘绕,这些人没一个好东西,历史上的李亨就是因为太过于相信他们,才被李静忠、程元振他们给搞死的。

    这四人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党派,李亨觉得自己必须要分化瓦解他们,否则这几人必然会欺下瞒上。如果他们自己内部斗的时候自然会巴结李亨,可是一旦他们团结起来了,必然会将手伸进朝廷,狐假虎威,狗仗人势。

    李静忠看到李亨在盯着自己,心上不由得泛起一丝紧张,又不敢出声,如芒在背,站立不安。试探地道“至尊,可有和吩咐?”

    “汝来说说,这个殿中省诸官可委任与谁?”李亨看着李静忠问道。

    “奴臣以为鱼朝恩做事小心谨慎,心眼又实在,还有程元振为人忠诚,又是老人,也可一用。”

    李静忠觉得皇宫里的边诚令他们比然有小团体,肯定不好控制,甚至那些人以后得宠会拆自己的台,即使他们此时在极力巴结着他。

    李亨现在也很难受,一般情况下,皇帝继任后,殿中监自然是他的潜邸宦官担任,可是李亨让李静忠给搞怕了。历史上这货丝毫不顾及躺在病榻上的唐肃宗李亨发动兵变,扶持当时身为太子的唐代宗李豫上位,直接将唐肃宗给惊吓死了。李亨身边的太监即使不贤德,但是起码也得忠诚吧,可是李静忠是连这一点都办不到,这让李亨哪敢放心的用他啊。

    如果说用边诚令他们,李亨也不敢保证他们的忠心,谁知道以后李隆基来了之后他们会不会给李亨也搞一个夺门之变。犹豫不决的李亨决定把这事先放到一边,反正他还没有搬进大明宫。李亨重新将眼光放在了手中的御史中丞李勉上的奏疏上,李勉上书的矛头指向了李泌、也指向了机枢房。

    李泌掌管机枢房,一切朝中机要都要先经过他的审视筛选,才会交到李亨的手里,其权利之大,令朝臣无不羡慕,私下都称呼他为内相。不过让李亨十分放心的事情,李泌硬生生地将这一个职位做成了给李亨报奏章的小太监,只要是政事堂六部呈上来的奏章,他是看都不看全都报来送给了李亨。

    这个职位本来是李隆基给自己的心腹太监高力士的,由此可见,李隆基对他是多么的宠信。当然,高力士称呼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贤宦官,也不遗余力的帮助李隆基掀翻了大唐。李林甫能当上宰相,少不了高力士的美言;安禄山能当上节度使,也有高力士的引荐;唐玄宗的儿媳妇杨玉环能荣幸的“伺候”自己的公公,更是由高力士一手操办的。

    极高的权力,带来的是极大地腐败,高力士还在长安给自己的建造了一座宝寿寺,以作斋戒之所,寺成之时,全长安的官员全部集齐。而那些有求于他的人先要敲钟,当然不是让他自己去敲钟,而是花钱买,花一百贯钱,才能敲一下。

    即使李泌在机枢房上毫不作为,但是这个凌驾在政事堂之上的机构多存在一天,朝臣们就多忧虑一天,宰相们也就多膈应一天。李勉的目的在于机枢房而不在于李泌,即使李泌成天一副修道的样子,即使李泌能遏制住自己,不代表其他的人能啊。

    李亨觉得也应该肢解掉这个机构,他想要把这个机构转变成宋朝的枢密院那样的机构,不过那是经过了两百年的演变,直到宋朝才发展成熟的。如果李亨立即将这种制度搬出来,政事堂的的宰相们恐怕很难接受,李亨这不是将他们手中的军权拿去了吗?尤其是武部,一旦它只管兵,不管权,差不多就变成军队的后勤部。而且此时的武部尚书是郭子仪,李亨要是这样做不就是在打郭子仪的脸吗?

    既然李亨无法一蹴而就,那就慢慢地来吧,不过就是将枢密院的两百年的发展历程缩减为六七年罢了。

    而且政事堂关于官员的奖赏的奏疏也呈了上来,李亨看了一下就连同李泌的一起发了吧。

    李亨下诏加陈希烈一级散官,为特进;加封李希言为太子太保,仍为相;张垍加一级散官,为光禄大夫,升苗晋卿为中书侍郎,加同平章事,加金紫光禄大夫;房琯为宪部尚书,啖助为礼部尚书,杜鸿渐为中书侍郎,刘宴为户部侍郎,兼户部尚书,崔有光为户部侍郎;李泌成了兵部侍郎。其余诸人李亨都是加勋一转。

    大唐官制,职事官、散官、勋官。职事官定权责,散官定品秩,勋官定功勋。在大唐,职事官分为文武两种,又左右相,六部尚书、十二卫大将军,还有刺史、县令等等。散官共有三十个品级,也分为文武两种,有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等等,勋官有上柱国、上护军等等。

    三者即是三个体系,又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你的官职是礼部尚书,那么你的散官就是正三品的金紫光禄大夫。如果你在任上有政绩,你就会加一级勋官,有勋官在身,要是在六部中提拔宰相,优先考虑的就是你。当然,如果你干的特别好,加勋官不足以报酬你的功绩,就会给你加一级散官,如此一来,你就是从二品的官员了,这在朝堂上站班可是要向前走很长的一截。

    至于你想立完功后就想升职事官,自然是不可能的了,一来一个萝卜一个坑,也没有位子给你;二来你一旦调离,你的官位又要谁来接?接任后能不能把你的手下们团结起来,继续建功立业?这些都是问题,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你加勋官、加散官。

    除此之外,还有爵位,爵位不在官制之中,但是作为可以传于子孙的传家宝自然是趋之若鹜,不过爵位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

    在大唐的官制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官职——使职,如节度使、采访使、转运使等,这些使职相当于钦差大臣,有权,但是无品无秩,虽然在地方上是权力滔天。这些人的品秩是由他们说担任的职事官决定的,比如李光弼他是河东节度使兼魏郡太守,他的品秩也是按照魏郡太守的品秩来算的。

    枢机房是没有了,但是军枢机密司却成立了,李亨将之变成了自己的军事参谋,李泌成为了第一任枢密使,与李泌一同进入枢密司的还有李祗,他们成了李亨的军事顾问机构。

    李亨刚舒展了一口气,但是老天爷却不给李亨好脸色,一道李倓的军报让李亨的心再次揪了起来。

    安禄山的次子安庆绪带领着十余万兵马进驻了郑县,刚刚舒缓的战局又一次紧张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