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 > 科幻小说 > 我在六零开闲渔 > 第101章 番外一
    这个时候的高考还是先填志愿再考试的。

    在报考之前,  姜晓菱和张美芳经过慎重考虑,第一志愿都报考了本省的院校。

    姜晓菱报了省师范,美芳报了省医学院。

    美芳是因为谢强要去省工学院上学,  两个学校相距不远,  夫妻俩互相有个照顾。

    而姜晓菱的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离家近。

    她原本就不是那种有什么特别大志向的人。像丈夫般直接就考虑京大,这是姜晓菱连想都不曾想过的。

    她就是想读读大学,  感受一下大学的氛围。

    一来圆了曾经的梦想,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一点,见识更增多一点。

    再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要用这个方式来改变自己的事业线,为自己谋求一个喜欢的工作。

    她可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在废品站工作一辈子。

    既然只是这么最平凡的想法,  姜晓菱觉得没有必要跑太远。读师范,  还是在家门口更好,  这样将来分配的单位肯定也是就近分配。

    即便如邵彦成那种志向远大的,都没有想过要跑到大城市去发展,说来说去什么时候都是一句:还是要回厂子。

    那姜晓菱肯定也希望就留在家门口上班,能和丈夫一起为长辈养老,看着弟妹,  儿女长大。

    可徐海成和他们的想法并不一样。

    他想去远处看看。

    徐海成从自己开始学画画的那一天起,  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画遍祖国草草木木。

    活了快三十年,  这个愿望也没有实现。现在终于有了一个重新选择未来的机会,他当然想走的远一点,多看看,多走走。

    所以,他六个志愿全部报考的都是京市,  海市,这些大城市的学校。

    徐海成对待考试的结果很是坦然,在考之前还和表妹说过自己的想法。

    他觉得自己虽然以前底子不错,可毕竟和表妹还有美芳他们比起来,准备的还是晚了点儿。

    更何况即使是准备,他的重点更多也是用在了画画上。

    徐海成是准备将这次的考试当做一次练手,考上当然是皆大欢喜,考不上就明年再战。

    他也觉得国家既然已经恢复了高考,那么艺术院校招生还不是迟早的事儿?

    如果考不上,那就继续准备,到时候踏踏实实的准备参加艺术院校的考试。

    说起来这几年徐海成的日子过得也不错。

    夫妻两个感情很好,岳丈一家子对他也高看一眼。

    在他们结婚的第二年,王晓燕还给他们家添了一个大胖儿子。

    这一切都让徐海成那颗曾经总是处在焦惶中,一直难以安定的心彻底踏实了下来。

    他甚至觉得,即便真的考不上,他们一家三口就这么过着平平凡凡的日子也不错,挺好的。

    可谁知道,越是这种没有什么大追求的人,却偏偏考出了一个超出所有人意料的好分数。

    这年的高考分数是500分,考够200分基本就能上本科了,徐海成一下子考了460分!

    当然,这其中有30分是英语的加分。

    那时候英语不是必考科目,可徐海成报的学校里有外语专业,他就也将英语试卷给做了。

    谁能想,就这么一做,愣是让他考出了宁林市的最高分。

    比第二名高了十分还不止。

    比他那准备了好久的表妹,还有总工程师家的姑娘美芳考的分数都要高。

    看到这个分数,别说徐海成了,全家人都傻了眼。

    “哥,你什么时候学会的英文?你上学的时候不也是学的俄语吗?我怎么不记得你会这个?!”

    姜晓菱看着那分数条,只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

    虽然她这次考试的分数也不错,也考了400多分。别说省师范了,全国的师范恨不得都能随便挑。

    可刚看到分数时的沾沾自喜,在看到表哥的分数条后,瞬间就被灭了。

    她英语卷子连看都没看,表哥居然还考了几十分出来?!

    徐海成这会儿也有点懵。

    听到表妹问话,他还一脸的不可思议。

    “我哪儿学过啊?我就是帮圆圆画图画书的时候,看着有意思就自己查了查。有时候也找强子哥,还有彦成问问单词。谁知道考试还考这些啊!”

    一句话说地姜晓菱彻底傻了眼。

    原来,随着孩子们的年龄一点点增长,蔓蔓对于圆圆的教育抓得更紧了。

    用她的话说就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再穷不能穷教育。”

    这些年她陆陆续续寄过来好些学习资料。从最早的识字卡片早已经过度到了故事书,还有一些简单的习题集。

    那种最早杨铭做的,让姜晓菱甚感惊讶的连线图,在蔓蔓这儿根本不算什么。

    除了连线,她还弄了什么填色,拼图……

    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很多英语启蒙的教材。

    她找到的教材大半是没有办法在黑匣子里通过的,没办法蔓蔓只能自己整理一些英文的单词啊,小故事啊,还有一些英文小游戏之类的,打印好寄过来。

    然后邵彦成就会抽空把它们翻译好,重新抄一份让姜晓菱拿给徐海成按照翻译给画点插图。

    其实说白了,这压根就是姜晓菱厚着脸皮给自家孩子谋福利的事儿。

    没想到最后居然因此成就了徐海成。

    最后徐海成选择去了海市大学。

    同时因为那稀里糊涂考出来的三十分,让他对英语忽然产生了兴趣,最后居然还选择了外语系。

    时间飞逝,转眼间三年过去了。

    此时已经到了八零年,也到了姜晓菱毕业的时候。

    他们这一届的考生是最特殊的。

    因为正赶上国家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不分大专还是本科,这一届学生的学制全是三年。

    姜晓菱如她所愿的分回了宁林,成为了宁林高中的一名语文老师。

    而她家的宁宁和美美,此时正在这所学校上学。

    与他们同一个学校的还有杨家的小儿子阿五豆,不过现在大家更多的是叫他的大名儿杨健。

    至于小河,他还是和上辈子一样选择了当兵,和他一起入伍的还有王瑾家的小团。

    如今他们两个在邵彦成的运作下,都去了云省,在他老战友所在的部队当兵。

    邵彦成在妻子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如愿考上了京市大学。与他同时考上的,还有杨工家的小女儿杨铭。

    小姑娘考上的时候才仅仅十七岁。

    整个宁林市考上京市大学的就只有他们两个,还全是同一个家属院的。这件事在宁林曾经被传为美谈。

    再加上这几年,机械厂家属院真是没少出大学生,恨不得宁林每年的大学生这个家属院里的人得占了一半儿。

    于是大家都纷纷传说这里风水好,出人才。

    以至于这几年,院里的大姑娘,小伙子全都变得极为抢手。

    外界的人都对这个院子充满了好奇。

    宁林高中现在师资力量非常紧缺。

    姜晓菱虽然还是一名新人,可这才上了不到一个月的班儿,就被校长叫去谈话,非要给她加加担子,让她担起班主任的工作。

    和校长谈完出来天都快黑了,姜晓菱又累又饿,结果还没有刚进家门就听见妈妈在厨房里在和奶奶说话。

    她将外套脱下来挂在了墙上,然后走过去捏了一块饼子,一边啃一边好奇的问道:“我表嫂去海市了,带着田田一起?”

    “是啊,海城这一去就是三年,中间就回来了一趟。田田都要不认识爸爸了。”

    姜晓菱想了想,还是说道:“妈,要不,你给我哥写封信,给他寄一百块钱过去吧?

    我嫂子带着孩子去一趟不容易,别让他扣扣索索的不舍得花钱。

    好歹也带着老婆孩子在海市转转。

    你不知道,我上次给他寄,他又给我退回来了!不是我说,我海成哥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跟我也这么较真儿,压根就把咱们当外人!”

    姜晓菱越说越生气,说到最后,语气里忍不住带出点愤愤的。

    徐寒梅说起侄子的这一点,也是头疼不已。

    “哎,他们两口子都这样,你又不是不知道?

    你寄钱他不收,我寄他就收了?

    你记不记得上次,你爸逼着晓燕接了一百块钱,结果没几天,那丫头就又是肉又是酒的给拿来了一堆!

    当时差点没把你爸给气死。

    那丫头就是那么个要强的性子,你再给钱她也不会要。

    要我说,当初海成就不应该选择去海市,真的是太冲动了。

    这害了自己不说,把妻儿也都给坑了。这几年,你哥和你嫂子,日子过得真是不易啊!”

    徐海成当初考海市大学的时候什么都想了,就是有一点没有意识到,那就是和宁林相比,海市的生活标准要高很多。

    仅仅一个伙食费,一个月二十块钱都不够用。

    虽然他们两口子这几年也攒了点钱,可现在家里就王晓燕一个人上班,还是个临时工。

    就凭她那一个月三十块钱不到的工资,养了儿子再养男人,不动老本儿,那绝对是不够用的。

    可他们俩那点老本,又能有多少?

    再加上,徐海成那人,真的就是学习的料,他实在是太有天分了。

    虽然他考入的是海市大学的外语系,可是到校没多久,他不过随手帮班上出了个板报,就在学校引起了轰动。

    搞得不光他们本系的人,连外系的很多同学都慕名而来,要看看这能把人给画“活”了的天才到底长得什么样?

    再后来,他的字,还有平时练笔画的速写也被老师要走看了。

    被传阅了一番之后,第二年美术系的一位导师就主动联系他,问他愿不愿意转系跟着自己专攻国画。

    这本来就是徐海成梦寐以求的,他当然同意了。

    可这一同意,则更加重了妻子王晓燕的负担。

    那学美术,本来就是一个砸钱的专业。即便是学费不高,可笔啊,纸啊,颜料啊,哪一样不要钱?

    就算是姜晓菱后来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包大揽下了表哥的所有画材支出,可他还时不时的要跟着导师去采风,去体验生活。

    那一路上的衣食住行,哪一样没钱也是万万不行的。

    王晓燕虽然在娘家受宠,可嫁出去的姑娘,总不能经常回娘家要钱吧?

    而她那么要强的人,更不可能和姜家开口。

    再加上这时候姜晓菱已经去外地上学了,早已经不在废品站。

    表哥表嫂遇到的这些困境,他们不说,家里人根本不可能那么容易的知道。

    姜家人还是在王晓燕从废品站辞职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她已经和张巧两个人在市场里做了好久一段时间的小吃生意了。

    因为姜晓菱和徐海成同时离开,这时候的废品站已经去了新人。

    张巧的家里本来就不富裕,看到王晓燕为难成这样子,两个人商量着,干脆一起申请上了长夜班。

    这样俩人搭着伙儿,互相帮衬着,晚上一起上班,早上一起去市医院后面的那条路边卖肉夹馍。

    这还是张巧男人帮她们想的法子,也是他教给她们的手艺。

    连肉也是他帮着找的。

    两个人趁夜班的时候,一边干着公家的活儿,一边在宿舍里烙饼。

    早上张巧男人会把他晚上在家里卤好的肉早早的送过来,俩人在宿舍里加工好,交完班儿之后就悄摸摸的拿出去卖。

    张巧男人再怎么说做饮食这一块儿还是专业的。

    那卤出来的肉和一般自己家里瞎琢磨的肯定不一样。

    就这样,这肉夹馍的生意慢慢的,还真让她们两个女人给做起来了。

    市医院这个地理位置相当就。

    里面住的病人基本上都以市机关还有周围大工厂的家属为主。

    这些人手里不差钱。

    医院里的伙食实在不怎么样,平时又要以病人为主,基本上都是少油没盐的。

    吃个一两顿还能忍忍,吃的时间长了,别说家属了,连病人都忍不了。

    张巧两口子和王晓燕都是实在人,做生意也舍得下本钱。

    她们烙得饼厚厚的,酥酥的,里面加的肉又肥又软,还带着扑鼻的香味儿。咬一口恨不得让人想把舌头也一起吞了。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那生意就一天比一天更好了。

    开始的时候,两个人没想声张,只想偷偷的赚点钱给家里多些贴补。

    可慢慢的,这事儿不知道怎么的就传出去了。

    那时候是七八年底,七九年初,私人做生意被发现了,很有可能会被当投机倒把处理。

    所以,在街道办接到举报来找两个人谈话的时候,她们俩就主动的一起辞了职。

    姜家知道了这件事之后,立刻就去找了王晓燕。这时候才发现他们母子二人已经从废品站搬出去了,现在住在张巧帮忙给租的房子里。

    姜立南原本没想在外面说什么的。

    可在看到那小出租屋又破又小,还没有废品站宿舍一半大,再看到侄媳妇一段时间没见,人都瘦了一圈。

    心里一难受,没憋住劲儿,当时就发了脾气。

    说王晓燕这么大的事儿不跟家里人说,把他们一家子当了外人。

    说徐海成是个混蛋,不知道心疼家里人,有什么事儿不能说出来,然后一家人一起想办法?

    他越说越气,又不能真和王晓燕这个侄媳妇吵架。

    于是转头就把和他一起去的女婿邵彦成给骂了一顿!

    怪他平时没有多关心表哥一家子的生活,还非要逼他立刻请假去一趟海市,去把徐海成给揪回来。

    说:“连家都顾不好,还上什么学?那学不上也罢!”

    把邵彦成骂得那是一头的包,也只能咬着牙默默的受着。

    王晓燕哪见过这种场面,当时就被姜立南给骂傻了。

    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是自己一家子给妹夫添了麻烦,又连忙解释。

    说他们家现在挺好的,真的不缺钱。

    还说她本来也不想在废品站干了,这样晚上白天的连轴转,孩子看不了,身体也吃不消。

    可姜立南哪里听得进去?

    最后把王晓燕都要急哭了,还是邵彦成死拉活拉,才把父亲给劝住,没让他逼着立时三刻去海市抓人。

    邵彦成把姜立南拉回了家。

    王晓燕也没敢在自己家待,赶紧也抱着儿子一起跟了回去。

    后来虽然迫于姜立南的“威慑”,她接了家里的钱。可没出一个星期,就大包小包的送来了一堆的东西。

    搞得家里人全都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想到这儿,姜晓菱叹了口气。

    只能朝着母亲劝慰道:“妈,咱也别太着急了。

    不让寄就不寄吧,我觉着我嫂子这两年应该也赚着钱了。

    我看我哥上次在信里说的也不像是客气话,他说他们家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赚什么就赚钱了?卖个烧饼能赚几个钱?就算是能挣那仨核桃俩枣的,那也是辛苦钱!而且,你嫂子还得养儿子呢!”

    “再熬一年吧,再熬一年我哥毕业了,一切也就都好了。”

    看母亲说着说着,眼圈都红了,姜晓菱只能再次出声安抚道。

    可说归说,她的心里其实还是没有谱的。

    表哥学的那个什么国画,不是她不看好,那还真不是什么毕业就立刻能赚钱的专业。

    没准儿他再一激动,又跟着老师再进修几年……

    姜晓菱光想想,心里就沉重的不行。只觉得表嫂的前路还真是漫漫看不到头。

    以姜晓菱上辈子的经历,其实她是相信王晓燕这两年是赚着钱了的。

    不然,在没有另外找工作的情况下,她一个女同志是怎么既供着丈夫,又养着儿子的?

    可姜晓菱也认可妈妈的话——光靠卖个烧饼想赚大钱那不可能。

    恐怕表嫂过得还是那种从牙缝里抠钱来养家的日子。

    想到这儿,她的心里更加的难过了起来。

    也打定了主意,等表嫂回来后要好好的找她聊一聊。

    如果她一定不要家里经济支持的话,那看看能不能在别的方面照顾一下。

    例如帮她找个工作之类的。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