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 > 穿越小说 > 开局入赘大唐李家 > 第二十六章 永远吵不赢的小姑娘(求收藏推荐)
    太原城自然是要开门接纳流民的。

    最开始的几天,杨默还跟着去,想要帮上忙。

    除了出了一身虚汗,风寒加重外也没有什么需要他帮助的。

    太原在李家的多年经营下,府衙机构十分健全,又有李秀宁坐镇,粮食暂时足够,一切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让原本以为会发生混乱的杨默着实有些意外。

    跟着跑了三天,病情依旧没有好转,只好回府中躺着。

    杨默也发现一件事:庆王的这招驱虎吞狼在自己看来很吓人,但在李家看来,好像并不算什么狠招。

    连马三宝说起时,颇有些见招拆招的乐趣。

    也告诉杨默:困难肯定会有很多,但李家可以撑下来。

    最关键的是,庆王登基,是与李家有交易的,他虽然当上了皇帝,来俊臣这么一死,至少两三年内,是不会再找李家的麻烦了。

    那么太原也没有必要在存那么多粮食和军队,正好遂了他的意,以为李家中计,放松警惕。

    果然,封建王朝的斗争,还是封建王朝的原住民心里有底。

    让杨默想不到的是,张瘸子在这场流民中居然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流民来自四面八方,之间难免有些矛盾,你插队了,他领了两碗...然后互相骂着骂着就打了起来。

    与官府之间也有些矛盾,你给他打的多了,给我打的少了,骂是不敢骂的,但牢骚还是要发。

    更有些刁民抢其他人的口粮,最开始的几天,每个粥铺前每天都会有各种闹事的。

    张瘸子便奉命出面,拿着他的规矩维持着秩序,效果居然还很不错。

    虽然有很多所谓的规矩,杨默并不是很赞同,但非常时期,能稳住局面不饿死人,也由得他去了。

    兵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府里又养了三日,杨默感觉有些好转。

    心里又感慨这身子真是废,一点风寒就持续半个多月。

    这几日城内的局势算是趋于稳定,流民虽然一天比一天多,但好在李秀宁指挥有方,再加上太原官府内的官吏都是多年的老手,大家最开始的有些慌乱,但总算是没有忙中出错。

    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城内有粮食。

    城内有粮,心中不慌。

    连一直看着自己的马三宝都忙了起来。

    整个国公府好像只剩下自己一个闲人。

    中间也耐不住性子,又想帮忙,心里还在寻思,自己这个学富好几车的现代人,难道连马三宝这大老粗都不如么?

    在门口堵了李秀宁三天,都没有遇到,有一次她远远的骑马回来,见到自己转头就走,显然是在躲避自己。

    杨默哭笑不得,心里又有些失望,看来自己与她终究不是一路人。

    好在马三宝又回来了,杨默便跟着转了半天,帮忙的想法彻底放弃。

    不说府衙中各个职位分不清,连粮食的计算单位捋了半天还搞错。

    更不要说城内各坊之间的风俗规矩,也是一窍不通,闹了好些笑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的这句诗还是很有道理的,前世网上和史书甚至电视里的古代生活,与真正的古代生活差别极大。

    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风俗人情,乃至于方言土语,都和自己想象的千差万别。

    之前不深入了解的时候,没有太大的感觉,一深入基层,感慨良多。

    不过还是有些功劳的:比如建议马三宝用草木灰和生石灰每日给灾民聚集的地方消毒。

    但也仅此这点功劳。

    确定自己这个现代人在古代赈灾中全然无用武之地,杨默也不再多想,打算开始系统性的锻炼现在的身体。

    跑了三天,忽而想到自己手里还有一把来俊臣遗留下来的钥匙,吃完午饭便自己一个人溜达着去了恒盛当铺。

    街上的流民越来越多,走到哪里都闹哄哄的。

    李秀宁从三大营中调来了一部分士卒维持着秩序,总体来说流民们还算有秩序。

    去当铺的路上,杨默还在想,来俊臣会在太原留什么东西。

    到了之后,拿出钥匙,便有人引着他去了后院一个房间内。

    三箱子书籍,细细看了,方才发现是关于长安官员的各种把柄和受贿记录。

    比如兵部尚书某年某月收贿多少、礼部侍郎某年某月纳的小妾是出逃宫女。

    这种东西,放在历朝历代都算是大杀器,只可惜,这些官员全都被陨石砸死了。

    记载的再详细,还能威胁死人不成?

    杨默有点失望,但细细想来,也就是来俊臣这种喜欢诬告的酷吏方才对这种玩意视若珍宝。

    如果让李秀宁知道,以她的性子多半会一把火烧掉。

    先存着吧,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从当铺出来的时候,正赶上中午放粥,街道上排起了长队。

    各施粥的铺子前都有李秀宁的亲卫监督,因此粥给的都很实在。

    流民们脸上也都挂着笑,嘴上少不得夸赞李娘子仁义。

    施粥的铺子前排起了长队,粮店前也是长龙。

    自从流民进城之后,整个太原城内的粮食配给开始定额,每家每户每天买的粮食,都是有数的。

    杨默原本以为这就是古代的战时配给制,了解之后方才发现,并非如此,只是防止有奸商想发国难财,炒高粮食的价格。

    太原城内商人很多,大商人也不少,想要靠着灾民发财的人也是有的。

    只是军队握在李家手里,赚钱的再头铁,也硬不过士兵手里的长枪短刀。

    再加上李家本就有粮,想要在粮价上做文章,十分的困难。

    但城内的居民每天限购,终究还是有人不满。

    几乎每经过一个粮店都会有人发牢骚,杨默只是看看,对此毫无兴趣。

    路过汾河湾下街的时候,又见到前面的粮铺吵闹起来。

    隔着好远就听到有人嚷嚷。

    “凭什么她能买两斗,我们只能买一斗?乡亲们,府衙可是有告示的,一人十天可买一斗,我们不服!我们也要买两斗!”

    “对,我们不服,我们也要买两斗!”

    有人起头,就有人起哄。

    李家虽然能够控制住城内的商人炒粮发财,但制止不住普通百姓们之间的小额交易。

    一人十天一斗米,有的人吃的少,够,有的人饭量大,就不够。

    虽然大部分百姓吃不了也会存起来,毕竟灾年里,谁知道什么时候太原城内会不会断粮。

    但总是有人因为各种原因,愿意把自己多出来的口粮高价卖出去。

    官府也知道有这种事,但想要管制实在是太难,也就睁一眼闭一只眼。

    因此能多买点米,对不少人来说,就是多一笔小财。

    杨默并没有围观的打算,若是闹大了,自有巡逻的差役来管。

    从旁边经过的时候,就听到一个小姑娘的声音:“哼,我有两份粮牌,自然能买两斗!要你管!”

    声音很尖锐,而且有些耳熟。

    停下脚步一看,一愣,正是那日在集市上和常亮吵架的小姑娘。

    心里有些好笑,自己每次遇到这个小姑娘,她都在和别人吵架。

    而且每次好像都吵不赢的样子。

    “你凭什么有两个粮牌?啊,我知道了,你是下街教坊里的,哈哈,定是和发粮牌的人睡了换来的,哼,年纪轻轻,不知羞耻!”

    “哎,人家本来就是下街的姑娘,和旁人睡觉那才是正事!”

    一说起骚话,旁边的更起劲了。

    杨默则皱起眉头来,看向说话的那人。

    尖嘴猴腮,贼眉鼠眼,一看就不是好东西。

    一边说还一边贼兮兮的盯着那姑娘胸脯打量。

    “你!登徒子!”

    小姑娘气的满脸通红,反倒是让这帮人说的更加起劲。

    “哎呀,赵三,你不要欺负人家一个小姑娘,有什么话好好说不成么?”

    旁边有看不下去的老者出来劝阻,反倒是让那赵三气焰愈发嚣张。

    “怎么,老刘头,你也和这小丫头片子有一腿不成?”

    赵三上下打量着说话的老头:“行啊,看不出来,你这老光棍还有钱去下街教坊,啧啧啧,这小娘皮可真是不挑食。”

    嘴巴里污言秽语,说完老头又去说那姑娘。

    憋的姑娘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抬起手就要打他。

    赵三却一脸得意,故意伸过脑袋去:“来,来,你打,你打,有种把老子脑袋打开花,老子下半辈子就让你这小娘皮伺候!”

    小姑娘明显没有从上次常亮的事件中吸取教训,不知道该如何对付这等地痞无赖。

    见他往自己身上凑,啊的一声,往后退了一步。

    正退到一个人身上,又啊的一声,赶紧转身。

    见这人有些眼熟,却一时想不起哪里见过。

    错愕之间,赵三又抵着脑袋顶了上来,口中还道:“来,来,有本事打我,打死算我的...”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有人道:“这可是你让我打的。”

    赵三一愣,刚要抬头,就见一块板砖在眼前不断扩大。

    咣一声,板砖正中面门,鲜血直流。

    杨默将板砖随手扔到一旁,看着已经惊呆的小姑娘笑道:“人家都让你打了,你为啥不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