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 > 穿越小说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322章 分田
    5月8日,丁毅到登州金山左所。

    同行有杜如海,阮思青(代替路超挂金山左所千户),王卫忠,袁贵(情报司成员,因立功被调回登州任副千户。)

    他到了登州后,一是要求尽快重新开展盐业,必竟以前这块,每月可以为旅顺一两万的利润,这两年国内战事不断,盐价也节节上升,利润必将更高。

    登州之乱打了这么久,丁毅也损失了十几万利润。

    现在又有朱大典支持,济南,青州这块大蛋糕,也能分一份,估计全铺开后,每月最少能赚三到四万两,这样可以支持丁毅引流灾民的支出。

    第二是加快囤田建堡,并收拢各地跑来的流民。

    此时因为农民军波及范围不大,朝庭剿的用力,流民还是比较少,但陆陆继继已经往山东这边来了。

    而且登州之乱,死伤数十万,官方也想往这边迁人。

    杜如海眼下手中有一万五千左右降兵,皆是青壮大汉多,按丁毅的要求,先从金山左所这边开始建堡囤田。

    这边距离海边,离内陆腹地较远,有什么变乱,波及也小。

    这边的军田都是现成了,路超为丁毅在登莱两地弄了近二十五万亩田,眼下都是有田没人。

    一万五千降军按旅顺的方式,分为一百五十队,每一百建一堡,选出堡长一名和副堡长两名。

    每百人负责一千亩田,一万多降军囤田十五万亩。

    现在从金山左所往西到奇山所,往南到海阳所,再到登州黄县东,一万多降军就在这片区域,建了一百多个堡,囤十五万亩田。

    这片区域当时受战火波及较大,十室九空。

    刘元和丁毅的做法是,把各村镇活下的老百姓,全迁移到登州,并分配房子。

    因为叛军守登州时,死了不少百姓,还吃了很多,这样先把登州的人气聚集起来。

    也有一些有田的百姓不肯迁,由官府拿钱买下他们的田地,迁入登州,另在登州城内置换一块同样面积的田给他,老百姓有钱有田拿,还能进城,基本都原意这么干。

    很快,登州城外到五月份时,几乎没几户老百姓了,全是降兵在建堡囤田。

    而且田都是现成的,降兵们只要种田就行,五月播完种,然后开始建堡,每一百人建一个聚集地。

    选一名堡长和两名副堡长,并每两年重选一次。

    在堡建好之后,王卫忠的兵马会组织降兵开始队例训练,他们在农忙时种田,不忙时队列训练和学习打铳。

    眼下堡还没建好,这一路上到处都在劳作。

    丁毅和诸将骑着马走了一上午,沿路和杜如海,王卫忠,袁贵等指了些地方,示意以后这些路,都要修一修。

    诸将都牢牢记着。

    9日,丁毅召集100名堡长和200名副堡长见面。

    降兵们已经没以前那么害怕,这些天王卫忠的兵在看守他们看活,基本都不怎么打骂,除非是老兵油子,而且老兵油子大部份也被砍了。

    他们每日有三餐吃,三天能吃次鱼,五天能吃一回肉,所有人都感觉挺不错的。

    开始还有人想跑,半个月后几乎没人想跑。

    因为想跑的,要么被杀了,要么感觉这里还不错,又不想跑了。

    此时正是五月,马上可以夏播,丁毅召集众人,大声宣布。

    每堡最低要求,是种一千亩田,从现在起,每个堡长,先分五亩田,副堡长分两亩,本田所得,交两成给各千户所,其余都归自己。

    降兵们听的哗然,都不敢相信,突然有田了?

    丁毅又说,这边不发饷,但各堡囤的一千亩田,除堡长和副堡长的,上交九成给千户所,余下的,由各堡军士平分。

    各堡长副堡长回去后,要把这些传告给所有降兵。

    另外,囤田一年后,授一亩田,上四成给千户所。

    囤田两年后,授两亩田,上三成给千户所。

    囤田三年后,授三亩田,上二成给千户所。

    每人最高种五亩,最低上缴二成。

    这些消息传到降兵中,降兵更不愿意走了。

    他们现在每人大概要管十亩田,上交九成等于自己还有一亩收益,基本能养活自己。

    第二年后就能多一亩田,除了分粮,和缴粮,自己粮可能都吃不完。

    三年后都可以养活家人。

    按丁毅的想法,五年后,这一万多人大概要分去七万多亩田,但要上缴两成给千户所。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 安装最新版。

    等于分掉五万亩不到,他还有十万亩在手上,而这一万多人,将为了保护自己的田地,更加的忠心于他。

    丁毅制定了囤田新政策,稳住降军的心,这些降军经过训练之后,还能当兵用,又不用花饷银。

    唯一的开支就是前期建堡,买牛,买农具,伙食等,也花了不少银子。

    好在他在这边抄家抄了近百万,所以暂时不会用到旅顺的银。

    宣传司在这边也有人,三天两头提醒他们,你们吃的住的,都是丁副将安排的,丁副将还给你们分田,你们知道这世上谁对你们最好了吧?

    但登州的田不只这么多,丁毅让王卫忠和袁贵等人以后要继续建堡,收集流民,用来囤很多的田,得到更多的人口。

    五月中旬,丁毅回旅顺,旅顺也开始分田。

    分田不按朝庭的官职论,按东江内部来。

    各营主官(营正,和朝庭守备级)一百亩,各局主管(千总)六十亩,把总四十亩,队长(小旗队长)级别二十亩,甲长(什长)十亩。各副职略少。

    普通兵士的分田,将以长生岛新囤的田开始,然后是复州金州新田。(旅顺内的田要保证全军的粮米,暂时不分兵士。)

    分田方式与登州降兵一样,但降兵们有田没饷,这边还有饷。

    其实很多人都觉的古代很重视田产,明朝上下都喜欢霸占田地,所以导致民不聊生。

    丁毅来了几年后,发现此刻田地对旅顺个人没什么大用,最大的作用可能是稳定人心吧,或是传统观念。

    像旅顺营中的大将,张经赵大山等人都挂着守备又是营正,每月丁毅发银五十两。

    根本就用不完,三餐都在营中吃,也不需要粮。

    丁毅给赵大山一百亩田后,赵大山等人就很纠结。

    家里没人种啊。

    而且丁毅的部队里,大伙都没有家丁之说,丁毅自己才两百亲兵,其他人都是十个亲兵以下,不能超过十个。

    你总不可能让亲兵帮你去种田吧?

    赵大山去年娶的向怀来姐姐,家里就他婆娘一个,加上向怀来两人,也种不了一百亩田。

    而且向怀来现在也是营正级,也有一百亩,家里三人分了两百亩,根本没法种。

    所以他们只能请旅顺的辽民帮他们种,辽民们种田后,自己拿三成,七成给赵大山。

    三七分成是丁毅定的最低目标,像张经后来觉的家里粮多,都吃不完,只直四六分成,让辽民拿四成。

    所以分田对大部份旅顺皮岛的将领来说,并没有大用,也改不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提升不了生活品质。(大伙都在东江,你再多钱也花不出去。)

    但分田有两个另外的作用,一是让很多辽民多了条谋生的道路,帮有田的种田,自己能得到大量的粮米,改善生活。

    二是让普通的兵士,更加明白要当官的道理,只有当官,才能分田。

    而想当官,就要站第一排,多打仗。

    接着丁毅又下令,以后战死和战残的兵士下属,也可以选择每月拿银,还是拿田,二选一。

    结果发现,大部份人还是选择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