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 > 穿越小说 > 兴汉使命 > 第1831章 再攻上庸
    诸葛亮再次凭借着三分天下的论调说服了刘备,继续主持上庸会战。

    刘备直接退回锦官城,专心致志的替太子刘禅带孩子。

    吴蜀联盟明面上恢复了正常关系,只不过聚合一处的大型会战再也没有发生。双方之间的深层次裂痕依旧存在,根本就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修复。

    蜀国集聚力量再攻上庸,吴国浅尝辄止的呼应一番之后,就找个理由退兵了。

    十万吴军鸟兽散,孙权为了振奋民心和士气,竟然在风口浪尖上称帝,欺负秦军不敢两线作战。

    上庸进入惨烈的攻防战阶段,诸葛亮命令马谡为先锋,主持第一阶段的进攻。

    马谡坑害张飞东窗事发,只得戴罪立功。

    蜀军求胜心切,竟然轻装攀上南山,打算居高临下冲击秦军大营,巧胜司马懿。

    司马懿派遣张郃随后跟进,将蜀军割裂之后再断绝水源。

    这样一来,蜀军只坚持了10天,喝光储备水之后,就选择了孤注一掷的突围行动。

    近在咫尺的王平见死不救,却趁火打劫的收拢溃兵。

    马谡败退回营,诸葛亮当然不肯轻饶,下了大狱还不够,更是请旨诛杀以儆效尤。

    刘备接到奏章之后,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名义,驳回了诸葛亮的请求,并要求将马谡送回锦官城,由三司会审定夺。

    诸葛亮无奈,只得命令因伤回锦官城休养的马超负责押送。

    马谡回到锦官城之后,直接前往蜀宫觐见。

    刘备直接将诸葛亮的奏章扔到马谡面前,并问道:“看完这份奏章,你有什么想法吗?”

    马谡回答说:“陛下,丞相此举乃是杀鸡儆猴,意在立威。众所周知,吾以父事丞相,今朝犯事,亦获重罚。如此一来,其他人若有拂逆之心,就得掂量掂量了。”

    刘备问道:“丞相如此待你,难道你就不生气吗?”

    马谡平静的回答说:“丞相此章一出,我可以理解,自是不会生气。只不过马家会生气,更会因此寒心,不再为丞相所用。更有甚者,蜀军再无敢死敢战之士,丞相虽能,却是独木难支,蜀国危矣!”

    刘备问道:“如何化解?”

    马谡叹道:“此题无解。蜀无丞相,连现有地盘都保不住。若是坚持留用丞相,军中将领再难出类拔萃,肯定会流于平庸。”

    刘备也很为难,诸葛亮处置马谡,从表面上看立了威,也让蜀军上下敬畏军法。可是也会让众将士产生一种错觉,打了败仗就得挨板子。

    这样就会造就一批佛系将领,事无巨细皆请示,至于会不会贻误战机,自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当蜀军上下都没有胆量冒险担当的时候,军队的战斗力也就无从谈起了。

    最近这段时间,蜀军的每一次战斗,都是在100取胜的情况下才展开的。

    也就是说蜀军前线将领的进攻,必须要保证胜率100才会出击。稍有风险,就会再三请示。待到请示完毕,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自然就需要根据形势更新计划,再进行请示。

    这样一来,蜀军进攻的频率降低了,甚至有的将领干脆打酱油,能不战就不战,反正熬到粮尽退兵,就不用挨板子了。

    马超带着愣头青马谡走后,蜀军之中最能打的就是魏延了。

    刘正决定敲打蜀军,就让华元带着烈焰军主动进攻。

    烈焰军的攻势很猛烈,魏延没有把握,就只能擅闯中军大帐,向诸葛亮请示应对策略。

    诸葛亮身体不适,却也只能拖着病体谋篇布局。

    魏延放弃临机决断的权限,就在蜀军中形成了恶性循环。蜀军将领不愿担责,就不敢有丝毫的冒险行为。

    这样一来,诸葛亮就只能仅凭只言片语,在中军大帐运筹帷幄。这样的战斗计划不接地气,根本就没有办法收获想要的战果。

    刘正召集众将军议,询问对策。

    司马懿主动建议说:“陛下,秦国的国力是蜀国的20倍,兵源补充能力更是蜀军的50倍。在诸葛亮事必躬亲的主持之下,蜀军已经收敛了锋芒。咱们只需要静观其变,就可以坐等蜀军耗尽国力。”

    司马懿的拖字诀,彻底的堵死了诸葛亮自由发挥的余地,只能保持小胜不败的格局。

    也就是说蜀军即便是打赢了,依旧是赔本赚吆喝。

    诸葛亮终于病倒了,蜀军将领表现得越无能,蜀军的战场胜率就会直线上升,只可惜小打小闹的胜利,对于大局而言纯粹是无用功。

    魏延本来有机会重创烈焰军,却在闯帐请示的过程中耽误了大量的时间,最后只能收拾残局,连汤都捞不着喝。

    刘正见识过100胜率的蜀军之后,忍不住的叹道:“诸葛亮带兵,成功的把蜀军带废了。”

    司马懿附和着说道:“陛下,不管怎么说,诸葛亮都做到了出将入相的程度。蜀军这100的胜率虽然没有赚到利益,但是却让天下人敬服蜀军。”

    韩信也说道:“陛下,有诸葛亮在,战斗的规模越大,咱们亏得越多。蜀军将领的不作为,使得诸葛亮的指挥能力天下无双。也就是说诸葛亮打仗,胜率100,小仗小胜,大仗大胜。咱们跟诸葛亮对阵,千万不能打大仗。反正蜀军在上庸集结,吃喝拉撒都在消耗蜀国的底蕴。咱们就让诸葛亮隔三差五的小胜,就可以拖着蜀军拼消耗。”

    韩信的想法很简单,蜀国的国力有限,上庸前线大军的消耗,肯定会令其不堪重负。而诸葛亮的小胜并不足以弥补蜀国的损失,更无法让秦国伤筋动骨。

    而蜀军的胜利,又会让诸葛亮持续作战,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会选择退兵。

    那么问题就来了,蜀军保持进攻态势,蜀国却是越打越穷。

    司马懿为了吸引蜀军,直接命令各部秦军的出战兵力,不得超过1/10。

    这样一来,蜀军的每一次胜利,都是在锤打秦军。

    蜀国的50万大军,在上庸打了整整一年,损失的兵力竟然只有1万。反倒是秦国的驻防部队,伤亡数量超过了10万。

    这样的数据对比,足以见证了诸葛亮的实力。

    然而账不是这样算的,还得考虑双方的国力对比,以及其他方面的消耗数据。

    蜀国千里运粮供给50万大军前线消耗,需配置双倍的民夫青壮。

    也就是说蜀国脱产青壮的数量会在150万人左右。

    再看秦军这边,200万大军摆在上庸,真正用于战斗的却被控制在20万以内。剩下的180万人又不能闲着,屯田就是最好的出路。

    秦军这边180万精锐屯田,供养20万战斗部队。不仅自给自足没有压力,还可以把多余的产品卖给普通百姓,从而提高上庸百姓的生活水平。

    百姓得了实惠,当然对隔三差五的战争威胁视而不见了。

    这样一来,蜀军越打越赔,秦军却是越打越赚,还通过实战,让一群新兵蛋子,变成了拥有战斗经验的百战老兵。

    主持练兵大战的韩信,直接搞出了代练兵计划,他还同卫青和周瑜达成了合作,每年向两个战场输送100万合格兵源。

    蜀军打了一年,诸葛亮渐渐的发现了前线的猫腻,于是就决定退兵。

    魏延劝谏说:“丞相,200万秦军,足以一鼓作气攻占汉中,咱们只能在这里硬撑。”

    诸葛亮叹道:“蜀国只有上庸这一处战场,却榨干了战争潜力,秦国只是把这里当成训练基地,合格的士兵都被送到龙城,听说已经打下了蒙州。蒙州的地盘比整个蜀国都大,就是人少了一些。这一年的时候,秦国的军费开支仅有战争收入的1/3。再看蜀军,战争收益等于零,支出却占了蜀国年度总收入的80。再打一年,秦国会更强,咱们就会丧失再战之力。”

    魏延坚持说:“丞相,战争不能算经济账。在上庸这里打,蜀国百姓只需要出钱,不用担心送命。一旦咱们后退,百姓出钱的比例不会缩减,战争碰撞还会造成无可避免的误伤。钱没了,命也没了,这样的双重损失更可怕。”

    诸葛亮依旧坚持退兵,至于提出异议的魏延,就被留在了汉中。

    诸葛亮安排好之后,又怕魏延贪功一意孤行,于是就留下马岱和杨仪进行牵制。

    诸葛亮返回锦官城之后,并没有停留太长时间,完成补给之后,就越过长江向南,替蜀国开疆拓土。

    可是汉中面临上庸和陈仓两个方向的威胁,魏延和杨仪在治军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杨仪坚持放弃筑阳关,把兵力撤回汉中屯田。

    魏延坚决不同意,筑阳关是进攻上庸的战略支点,放弃就会丧失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