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屋 > 穿越小说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七十一章 捉生记(10)
    后来,高庭晖愈战愈勇,竟一气将杨守忠的部队全部赶下了城墙!

    不过,在黑夜里捉对厮杀,奚人也不是好惹的,被赶到下面后,奚人发起了反攻,双方就在这处长约三百米,宽约两百米的地方酣斗起来。

    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在黎明即将到来之前,还是训练有素、配合有度的唐军占了上风,将奚人全部驱赶出了城墙!

    此时,高庭晖从龙门县带过来的两百府兵几乎死伤殆尽,而自己的三百虞侯军也只剩下两百人,杨守忠那里更惨,一千奚人竟只剩下四百人!

    由于唐军一早占据了北门,杨守忠无奈,只得打开南门逃了出去,由于马厩与兵营并不在一起,而高庭晖早一步占据了马厩,杨守忠只得徒步抹黑逃了出去。

    到了此时,高庭晖只剩下两百人,拼杀一夜后也是精疲力尽,根本无力去追击杨守忠了,何况杨守忠是逃进了大唐境内,便没有理会他,立即在城里歇息起来。

    杨守忠没走多远便遇到了带着三百骑兵赶过来的孙孝恪!

    得知广边军已失手后,孙孝恪忧急如焚,立即催马赶到广边军城下,得知又有敌人驾到,高庭晖不敢怠慢,只得忍着极度的疲累上到城墙查看。

    孙孝恪敢在黑夜里过来,那是因为他有杀手锏!

    于是,高庭晖就见到了被绑在马上受伤的乌承恩!

    “将军”,得知城墙上是有名的高庭晖后(此人被孙秀荣提起过,孙孝恪自然记得),孙孝恪大声说道,“我等不是奚人,而是碎叶军!不瞒将军,山北榷场名义上是辱纥主部打理的,实际上是由碎叶军管辖的”

    “清夷军屠了山北榷场,作为其真正的主人,岂有不兴兵报复的?将军,我家主人的祖上乃契丹大贺氏大汗孙万荣义子,而将军祖上也是其麾下的大将,如今乌承恩被俘,乌承玼被杀,清夷军六千精锐丧失殆尽,而外边墙残处可过,将军占住此地又有何用?”

    若是普通唐军,肯定是不会理会孙孝恪的,一顿乱箭射下来是起码的,不过高庭晖并不是普通唐军,否则他也不会在安史之乱时投靠了安禄山,而在穷蹙之时又投靠了李光弼。

    他自然认得乌承恩,而乌承恩也并不是对大唐忠心耿耿的人物,他本是羌人,当大唐强大时他自然忠心耿耿,一旦稍有风吹草动,他也会见风使舵。

    故此,当孙孝恪如此说时,他并没有出声反驳。

    不过,饶是如此,高庭晖依旧有些心灰意冷,半晌,他才说道:“妫州城还在吗?”

    孙孝恪诳他道:“我家大都督率领马步军一万,在击败乌承恩兄弟后,立即分兵几路,早就下了妫州城,连妫川县、永兴县、怀安县都下了,只余南面的矾山县未下”

    高庭晖沉吟良久,最后,终于长叹一声打开了城门。

    广边军,再次回到了碎叶军手里。

    这一幕,被潜行到附近的南霁云、雷万春二人看的清清楚楚。

    在孙孝恪带着大军进入广边军时,南霁云跌坐在边墙以南的树林中,半晌也没出一声。

    当东边天空第一缕晨曦通过缝隙撒在二人脸上时,雷万春还在睡梦之中,但南霁云却是一宿没睡。

    “怎么办?”,他心乱如麻,“眼下时态至为明显,清夷军屠了山别榷场,而该榷场的真正拥有者却是霫部的孙秀荣,也就是李继勋的主人,孙秀荣得知讯息后立即加速南下,通过契个部夺占了广边军”

    “他让奚人守卫广边军,自己带着大军南下肆虐妫州各处,也不知他是如何对待妫州各地的民户的,按说此人虽是汉人,所作所为无不像蛮夷之人,自己的榷场被乌承玼屠了,岂有不报仇雪恨的?难道他要将妫州屠个干净?”

    此时,他们掩藏的地方距离南城门还有大约一里地,他越想越心惊,根本无法入睡,于是便不理会鼾声如雷的雷万春,独自一人来到了南城门下。

    广边军。

    得知南城门来了一个据说是李继勋的“故友”,孙孝恪也有些奇怪,“李继勋的故友,怎地跑到如此遥远之地?”

    (此时,李继勋尚没有抵达霫部)

    不过见他只有一个人,便用吊篮将他吊了上来。

    一见此人,孙孝恪也不由眼睛一亮。

    只见此人身材极为高大,按照此时的尺寸,几有六尺(两米),身形挺拔,国字脸,胡须虽然蓬乱,但乌黑发亮,一脸正气模样,一看就是从小习武长大的。

    南霁云说起了他在长安与李继勋的交往,以及为了救出身陷囹圄的李继勋而舍弃了万骑营的差事,逃到妫州后加入商队护卫后在山北榷场的所见所闻全部说了出来,孙孝恪听了笃信无疑。

    此时,南霁云并没有说还有雷万春的事,他不想将他牵连进来。

    最后,他问道:“听说碎叶军侵入了妫州,不知贵军将会对妫州百姓如何行事?”

    孙孝恪没有隐瞒他,说道:“我家大都督是汉人,自十八岁从军起便为大唐立下功勋无数,不过却屡受猜疑,就是如此,当朝廷让其跋山涉水不远万里调到霫部时,依旧毫无怨言,但一路上却受到多方责难”

    “这都不算什么,大都督气量大如海,一切以大局为重,不过朝廷下令王忠嗣进攻我部就太令人失望了,幸亏大都督不是凡人,有神人护佑,一战之下,不仅全歼了回鹘两万精骑,还全歼了王忠嗣的精锐,还是那句话,若不是大唐先对不起我家大都督,大都督是不会对大唐有任何不满的”

    “此时,大都督若是向东进击契丹、奚部,一统该两部也不是难事,那时,霫部便是一个有着十万户之众的偌大部落,常备军四五万,再蛰伏几年,一统漠北也大有可能”

    “但大都督依旧念着大唐的好,并没有丝毫野心,直到乌承恩兄弟灭了山北榷场,眼下清夷军精锐不在,偌大的妫州,我碎叶军处处可去,不过我军并不是塞外蛮夷之辈,也是懂得仁义道德的”

    “我部计划将妫州所属农户、匠户一律迁到塞外,作为对朝廷屡次三番挑衅的回应,放心吧,我家大都督宅心仁厚,在碎叶镇时,所作所为,无一不被周围的农户、牧户以及胡人部落称好”

    “南郎是是魏州人,在下就想问一句,魏州,属于农户和府兵的田地还有多少?是否与本朝开国时相差无几,还是大多被豪强勋贵侵占?”

    “据我所知,就说这妫州,除了少数有田地的府兵,当然了,按照本朝开国时立下的规矩,凡是边境府兵,每户必须由一百亩十足的涵盖上中下三等的田地,眼下能有五十亩就不错了,恐怕大多数还是下田”

    “剩下的农户,手里有哪怕十亩属于自己、并在官府造册的田地吗?恐怕没有,说白了,他们大多是乌氏兄弟的佃户罢了,与农户相比较,牧户好一些,因为乌氏兄弟需要从他们那里征兵”

    “说起这征兵,本人知晓的是,清夷军在册一万府兵精锐,实际上只有七千人,剩下的自然被乌氏兄弟吃了空饷,这还算好的,听说整个范阳节度使麾下本有大军十万人,实际上不足六万,边境稍好,内地,诸如清河郡、信都郡、广平郡、常山郡等,府兵基本都缺额一半,大多被军使吃了空饷”

    “空饷,加上侵占的府兵、农户田地,以及对商户的剥夺,真正‘富得滴油,穷的要命’,南兄是魏州人,恰好属于河北道、范阳节度使府管辖,又属于内地,内中情形恐怕比我还清楚”

    “但这不是贵军将其掳到塞外的理由!”

    南霁云虽然在内心承认了,但嘴上依旧不甘认输。

    “这就是!”

    突然,门外传来一个声音。

    一听这个声音,孙孝恪马上站了起来。

    没多久,一人走了进来,正是孙秀荣!

    原来,当他将孙孝恪差遣过来援助杨守忠后,终究还是有些不放心,虽然妫州的外边墙处处可过,但有大道可走的也就是两处,一条自然是连接南北榷场的驿道。

    一条就是广边军,连接南北榷场的驿道上还有唐军不少军堡和设施,他正在安排碎叶军攻取,在此之前,广边军就显得异常重要了,若是广边军出现意外,那他的大军以及今后的民户就只能一条道路可走了。

    于是,当天明之后,他还是过来了。

    “你就是南霁云?”

    见到真人后,孙秀荣也是颇为感慨,“好一条大汉!”

    然后不等南霁云回答,他接着说道,“我知晓像你这样长期在乡下务农,又有一身本事之人的真实想法,不过是不想打碎想象中的大唐罢了”

    “想象中的大唐?”,南霁云却充满疑惑。

    “是的,在你等心中,一个国家强盛,民众富裕,心怀广阔,海纳百川的大唐就是真正的大唐,但自从武周之后大唐已经不是以前的大唐了,不过就算这样的大唐不在了,其它地方的大唐还在!”

    “其它地方的大唐?这是何意唐话,读着唐书,依着大唐的规制,同样国富民强,胸怀宽广,无论是哪里只要有这般光景就是大唐,百姓活在这样的大唐里就是唐人,快活的唐人!而不是只有清河人、魏州人才是唐人!”

    “大唐规制所到之处就是疆域所及之处!”

    “大唐规制所到之处就是疆域所及之处?”,听到此话,南霁云自己默默地念了一下,又仔细琢磨起个中意味来,联想到自己魏州乡下的窘境,他不禁有些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