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之谊,谈吐间对蒯通的才学表现出毫不掩饰的欣赏,论及天下大势,观点往往与蒯通不谋而合,甚至在许多细节上,高要麾下的文臣武将也能与蒯通进行深入且融洽的交流。
这一切,都给蒯通留下了极为深刻且舒适的印象——这位高要,确是一位知人善任、眼界开阔的雄主,远非自家那位魏王可比。
然而,这舒适的表象之下,暗流已然开始涌动。在蒯通完成正式使命,准备辞行之际,高要却以各种令人无法拒绝的理由,将他强留了足足十日。今日是观摩南海郡新练精兵的演武,明日是参观港口繁忙的商贸与庞大的舰队,后日又是设宴探讨古籍经典,甚至安排了一场看似偶然的、关于民生治理的辩论,让蒯通在与高要麾下谋士的思维碰撞中大放异彩。
这十天里,蒯通几乎日日与高要的核心圈层人物把酒言欢,言谈甚密,在外人看来,其关系已然超越了普通使臣与接待方的界限,透着一股不寻常的亲热。
终于,蒯通踏上了归途。高要明面上准备了丰厚的礼物,以臣属之礼敬献魏王,算是全了礼数。但与此同时,一场真正的杀招才刚刚开始。高要私下又准备了另一份礼物,这份礼物,无论从品质、数量还是用心程度上,都远超献给魏王的那一份。奇珍异宝,南海特产,乃至一些难得一见的孤本书籍,都被精心打包,并且,高要有意无意地,让这份“私礼”的运送,被一些“有心人”看在了眼里。
高要深知魏豹其人性情。此人心胸算不得宽广,尤其对手下谋士,并非真正推心置腹地信任。蒯通在魏豹麾下,本就因其智计过于深远而未被全然倚重,地位颇为微妙。如今,蒯通出使南海郡,表面上是成功完成了任务,但却无故滞留十日,期间与高要及其党羽过从甚密,这本身就已足够引人猜疑。现在,再加上这分量远超贡礼的私相授受,消息一旦传回魏豹耳中,会作何想?
神话大秦:我高要,绝不太监!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