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吕雉也的确顾不上这种事情。 事发突然,她需要稳定后宫,需要应对像萧何这样重臣的试探,需要处理因为高要失踪而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更重要的是,高要虽然失踪,但他的影响力无处不在。他建立的制度,他提拔的官员,他灌输的理念,都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整个帝国。
毕竟事发突然,如今高要已经称王,就算是有什么安排也不可能随便一句话,必然会有人记录,亦或者是有文字留下记载。 吕雉深知,高要行事,最重规矩和程序。他若真属意某人,绝不会仅凭私密场合的一句话,必然会有正式的诏令,或者至少是在重臣见证下的明确表态。然而,没有。任何关于继承人的明确指示,都没有。
她的思绪不由得飘向了高要一贯的主张。而高要之前一直赞同的都不是什么长公子继承地位的私情,而是位置有能者接任。 他曾在朝堂上多次驳斥过分强调嫡长继承的古制,他崇尚的是能力,是功绩,是能够带领这个新生帝国继续前行的魄力与智慧。
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在实际上的践行之中,功劳高有功劳高的犒赏方式,但在权利上,有能力能够做的更好的人,才适合对应的位置。 他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干吏,都是在打破旧有的贵族垄断。当然了其中也要包含着用人之道, 光有能力不够,还要懂得驭下,懂得平衡,懂得取舍。这套理念,高要不仅说,而且身体力行。
想到这里,吕雉的心又沉了几分。高麟是长子,但性格……却并不十分像他的父亲。他敦厚有余,而果决不足,在高要看来,或许并非最理想的继承人选。高要曾多次因高麟在骑射、策论上的平庸表现而流露出不满,虽然不曾严厉斥责,但那细微的态度差别,足以让敏感的吕雉和朝中那些善于察言观色的大臣们捕捉到。
神话大秦:我高要,绝不太监!